您的位置: 首页 >劳模风采>详细内容

劳模风采

扎根高职教育,做匠心育才的“大先生” —记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通职业大学肖轶教授

来源: 发布时间:2022-11-28 10:35:42 浏览次数: 【字体:


cb06d3513b794cd5b1588da7c9ad7a34.jpg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在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南通职业大学有这样一位教师: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位爱岗敬业的好同事,在学生眼中他是一位受尊敬的好老师。从博士到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从教师到教学名师,从高级技师到江苏工匠、江苏技能大师再到全国技术能手。他坚守立德树人初心,扎根高职教育,困难面前不退缩、技术面前不畏惧,对专业精益求精、对课程推陈出新,敢为人先,在职业教育领域赢得了珍贵的口碑。他就是,南通职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兼技师学院副院长肖轶教授。

一、以初心引领学生成长

肖轶大学毕业后进入宝钢集团工作,后担任集团的高级工程师,在企业期间,发现不少新进的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不强,当时就考虑校企合作,以知识为基础、实践为保证、技能为本位,培养学生勤钻研、善应用、能创新、会技能的职业能力,并最终达到企业的技能要求。2012年肖轶博士毕业,恰逢南通职业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契机,便进入高职院校开启了教师生涯。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肖轶深知培育祖国未来的能工巧匠是职业教育的使命。

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而肖轶雕琢的是他的学生。他的学生有着职业院校学生共同的特点:普遍存在学习基础弱、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自信心,对自己的前途感到迷茫。在这样的现实困难面前,他没有被吓倒,反而激起了他的斗志。

他带领团队,有针对性地设计了“学校+产业联盟、学校+行业协会、学校+产业园区、学校+企业(集团)”的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探索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四平台、三机制、多循环”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行政部门和业界广泛认可。在课堂教学上,他领衔成立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以国家职业教育教学资源库《机器人执行器应用技术》核心课程建设为依托,坚持“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中心”改革创新,一是改教法,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设计“为学生学”服务的新教法,加强学习资源建设,改革课程内容呈现方式,到真实的职业场景中去学习,改革教学交互方式,创造条件让学生自主学习;二是改教师,建立师德师风和教师继续教育考核机制,建立教改“种子库”,培养课程开发师,促进教师适应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三是改教材,以企业真实的项目或产品为载体,按知识点来构建教材,以工作手册式、新型活页式教材方式呈现,便于学生查阅、理解、交流。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在程序式的学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有了方法、理论,还要真心关爱学生,服务学生。肖轶把学生作为工作之本,融“爱心、耐心、细心”为一体,将一颗无私的心奉献给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人生出彩机会。

 功夫不负有心人,基础差、不自信的学生重新站在人生的新起点,毕业生因基本功扎实、上手快广受用人单位好评,一批学生成为企业骨干、技能专家、创业之星。教学团队入选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被评为南通市委评为勇当全省“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先进集体。

肖轶在自己的专业教学领域开辟出一片独特的天空,牵头建设的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入选国家高职教育骨干专业、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江苏省特色专业和江苏省高职教育高水平专业。他凭借勤勉的精神、创意的思维和灿烂的成果在专业教学领域大放异彩,收获着“桃李芬芳满天下”的自豪与喜悦。

fe4bd87432bc499aab0df3ebf0390b9a.jpg

二、为每个学生提供人生出彩机会

职业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德技并修,高职院校老师往往集教师与师傅身份于一身,既要懂教育,又要有技能。“只有自己把技能研究透彻了,我才有资格去告诉学生们应该怎么做。”肖轶对技能创新满怀激情。为了钻研技术技能,这些年他从没享受过一次完整的假期,也几乎没按时下过班。2021年,他受聘担任全国智能制造技能大赛江苏集训队专家组长,为了让选手在比赛中崭露头角,实现从“普通选手”到“技能之星”的蜕变,夺得金牌,为江苏争光。肖轶带领团队开创性地建立了“市赛-省赛-国赛选拔”三级技能集训制度,研发了“训----比”五步训练法,制定了周密的训练计划,发扬“白加黑,五加二”的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敢于攻坚的工匠精神。他们奋战90天,工作1900小时以上,一举拿下2021年全国智能制造应用技术技能大赛智能制造单元安装与调试项目一等奖,实现历史性突破,为江苏省赢得了荣誉。

五年来,肖轶带领团队取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一等奖10项,国家级赛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共培养获奖选手50余人,指导的学生获“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成绩斐然。

现在,肖轶正带着他的团队奔向世界技能大赛的另一个新辉煌。

三、为双创猛虎添翼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肖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创新,团队才有进步的灵魂;只有创新,团队才有不竭的动力,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中,肖轶抢抓机遇,占领制高点。在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结合专业特长,他带头搞科研,组建江苏省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与中国宝武、中天、恒力等领军企业合作,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江苏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等重点科技开发项目10余项,企业横向项目20余项,年到款科研经费300多万元,产业化产品应用于广东虎门二桥、五峰山长江大桥等国家重点工程。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三等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创新奖10余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6件,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主编教材2部,出版英文专著1部。他带头搞创业,组建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孵化器+创新实训+技能体验为特色,通过打造环境、培养氛围、提升学生专业兴趣和凝练资源,向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固定、开放、自由和灵活的创业及技术技能交流平台,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他带头搞培训,牵头整合南通地区主要高职院校、中职学校和行业领军企业,成立南通市模具行业协会,构筑职业教育培训“航母”,他心有猛虎,事业上奋发有为,永远干劲十足。他细嗅蔷薇,工作生活上给予年轻人悉心指导和细微关怀。肖轶常对青年教师说:“打铁必须自身硬,要想学生半桶水,自己必须先蓄满水,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要做就认真做到极致,技能自然就培养出来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有可能以技服生,才配做高职教师。”

肖轶精湛的专业技能,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三层次)中青科技带头人,2014年获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中青年领军人才,2019年获南通市教学名师和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2020年获“全国技术能手”,2021被评为“江苏工匠”、江苏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和江苏省技能大师工作室领办人,2022年被评为“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江苏技能大师”、江苏省职业教育“双师型”名师工作室领办人……但在他心里,最让他感到骄傲的是,自己是一名老师,肖轶丝毫没有懈怠,他深知在育人这片田园里还要勤奋耕耘,积极探索。


其他属性


分享到:
【打印正文】